2001年,第21届大学生运动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这将是我国在进入21世纪后所举办的第一个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同时这届大运会的举办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在当年稍后进行的有北京参加的对2008年奥运会申办权的争夺。近日,第21届大运会组委会在北京召开了首次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副市长兼大运会组委会副主席刘敬民在会上介绍了大运会的历史和北京市申办大运会的始末。
自1959年在意大利都灵开始举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是国际大学生体联为促进各国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增进世界大学生之间的友谊而设立的一项国际性综合运动会,她每两年一届,至今已举办了19届,今年七月将在西班牙的帕尔马举办第20届。
大运会的领导机构是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现任主席是意大利人内比奥罗先生,他同时还是国际田联主席。
1975年中国大学生体协加入国际大学生体联成为其会员国之一,此后中国参加了历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并且取得优异成绩。纵观前20届大运会,亚洲仅举办过3届,且都是由日本承办。它们分别是1967年的第五届、1985年的第十三届和1995年的第十八届。中国承办的2001年第21届的大运会将是新世纪的第一个大运会,也是继日本之后第二个亚洲国家承办的大运会。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作为世界综合性运动会,其影响日益增强,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从近几届的发展趋势看,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六、七千名运动员参加,因此又有“小奥运会”之称,其规模和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据刘敬民副市长介绍,我国曾经在1989年申办过大运会,但是在当时的形势下,我国未能申办成功。而这次申办应该说北京也面临着比较复杂的形势和斗争。他说最初北京并未提出申办,而是支持韩国的大邱市承办,后来因为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国退出了申办的行列。同时,台湾当局某些人为达到扩大其国际生存空间的政治图谋也提出申办第21届世界大运会。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1998年4月经报请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北京市毅然决定申办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成立了贾庆林同志任主席、各有关部门组成的北京市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申办委员会,并做了大量细致的申办准备工作。
1998年11月26日,以北京市副市长刘敬民为团长的北京市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申办委员会代表团抵达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列席国际大体联执委会议。当时参加申办的有三个城市,即中国的北京、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和中国台北的高雄,按照规程,三个城市的代表将依次向大会做陈述报告。然后由执委表决,如有执委持异议,则通过投票表决;如果所有执委无异议,则鼓掌通过。
首先向执委陈述的是贝尔格莱德市,由于科索沃局势的影响,贝尔格莱德的申办结果可以预料,他们仅5分钟便结束了陈述。之后是高雄市,他们得到了20分钟的时间。最后出场的是北京市,他们的陈述用了一个多小时,在陈述过程中执委们详细地询问了北京市准备承办的具体情况,显示出了对北京市申办的关注。执委会经过认真讨论,最终表决时没有人提出异议一致鼓掌通过由北京市承办第21届大学生运动会。
内毕奥罗主席在宣布决定时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定,相信北京会把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办成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届大运会。”至此,北京申办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获得了圆满成功。北京市申办成功也粉碎了台湾当局的政治图谋,坚决维护了国家利益,同时也为世界全面认识中国及首都北京赢得了机会,为中国大学生体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申办成功后,就进入了大运会的筹备阶段。为此,北京市政府就运动会的运作方式、运动员村与比赛场馆的建设、集资、交通、环保、竞赛组织等问题组团考察了曼谷第13届亚运会,学习了很多东西。其后,市委、市政府与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就组委会组成原则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大运会组委会的机构设置和组成人员名单,并报请国务院同意。在此基础上,4月2日正式成立了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组委会,组委会由77名委员组成。组委会下设1室、15部、1中心共17个机构,办公地点设在先农坛体育场。现各部室工作已正常运转,各项工作陆续铺开。